喬瓦尼·貝利尼(Giovanni Bellini, 1427年-1516年)的畫作《哀悼基督的死亡》大約在1475年完成,畫中的人物除了有被釘死的基督外,還有阿黎瑪特雅人若瑟、尼苛德摩和瑪利亞瑪達肋納。這幅作品如今收藏在梵蒂岡博物館的美術館内。
哀悼基督死亡的畫面既感人又和諧,表達出基督全然接受天父的旨意,直到最後的祭獻:這從畫面人物無聲的哭泣和極度的悲傷中反映出來。畫中沒有聖母,只有阿黎瑪特雅人若瑟、尼苛德摩和瑪利亞瑪達肋納,她淚痕滿面,輕輕地為基督手上釘孔的傷口塗油。
正如佛蘭芒藝術那樣,在貝利尼的作品中也是根據效仿眼淚的理論來描繪淚水,為激發觀看者的憐憫和參與,促進虔敬者在靈性道路上日趨完善。
教會從成立之初就已經認識到藝術的價值,並明智地利用其千變萬化的「藝術語言」來表達天主永恆不變的救贖信息。因為,基督徒相信「從受造物的偉大和美麗,人可以推想到這些東西的創造者」(智 13: 5)。
真正美的每個表述,都可以被視為一個途徑,導向與主基督的相遇。信仰之美,即相信和跟隨基督此一事件不僅是真實和正確的,也是美麗的,能以嶄新的光輝和深遠的喜樂充滿生命。從這基本核心內所閃耀出來的亮麗,就是天主藉著死而復活的耶穌基督所彰顯的救贖愛情。
在這四旬期,讓我們從梵蒂岡博物館內的珍貴收藏,透過這「美麗之道」,重新恢復對美的重視,作為觸動人心的途徑,好使復活基督的真和善在人心中發光。
【圖片來源】Giovanni Bellini, 1427-1516, Lamentation over the dead Christ with Saints Joseph of Arimathea, Nicodemus, and Mary Magdalene, altarpiece cymatium, ca. 1475, oil on poplar, Vatican Art Gallery © Musei Vaticani 梵蒂岡博物館
【資料來源】梵蒂岡新聞網,梵蒂岡博物館:“美”使我們相契合;梵蒂岡新聞網,梵蒂岡博物館:《哀悼基督的死亡》與死亡被戰勝;教宗方濟各《福音的喜樂》宗座勸諭
Comments